新課改的教學觀是教師資格考試科目一綜合素質中的重要考點。在考試中主要有兩類題型:一是以單選題的形式考查;二是以案例分析題的形式考查。不論是單選題還是案例分析題,都是考查學生對其中每一條具體理念的理解。接下來就讓我們詳細看一看有關新課改教學觀的具體內容。
一、新課改的教學觀提倡教學從“教育者為中心”轉向“學習者為中心”
在傳統應試教育背景下,一般都是以“教育者中心”,主要表現為教師在教學中主導一切,掌控課堂,大多采用灌輸式、填鴨式的教學,忽視了學生實際需要、興趣愛好、主觀想法等,阻礙了學生主體性的發揮。
在當今素質教育的理念下,我們應轉變理念,倡導以“學習者為中心”,主要表現為鼓勵學生參與教學;尊重學生的意見;了解學生的實際需要;創設智力操作活動;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給學生思維的方法并加強訓練等,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二、新課改的教學觀提倡教學從“教會學生知識”轉向“教會學生學習”
在傳統應試教育背景下,一般都把教師單純當做知識的傳授者,老師的任務就是教授書本知識而已。但是在現今知識體系急速更新的情況下,要讓學生真正提升學習能力,就不能僅僅局限于教授書本知識,必須要注重教會學生學習,正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單純教會學生知識只能讓學生著眼于現在,而教會學生學習能夠著眼于學生的終身發展。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指導學生掌握基本的學習過程;指導學生了解學科特征,掌握學科研究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樣才能讓學生學會學習。
三、新課改的教學觀提倡教學從“重結論輕過程”轉向“重結論的同時更重過程”
教學結論即教學所要達到的目的或者所需獲得的結果。教學過程即達到教學目的或獲得所需要的結論而必須經歷的活動程序。
在傳統應試教育背景下,人們只關注最后的結果,即分數。于是造成了嚴重的“唯分數論”,片面追求升學率,忽視了過程;造成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急功近利,忽視對知識的深層理解;造成教師不關注學生的日常表現及發展過程,忽視了引導和幫助。
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讓學生經歷過程;要創設生活情境,生活情境要生動形象且符合實際特點;要善于引導,因為教學的本質在于引導。
四、新課改的教學觀提倡教學從“關注學科”轉向“關注人”
在傳統應試教育背景下,基本都是以學科本位的教學理念為主,這樣的理念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表現為:重認知輕情感,重教書輕育人。
在當今素質教育的理念下,我們應轉變理念,以關注人的教學理念為主,主要表現為:關注每一位學生,關注學生的情緒生活和情感體驗,關注學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養成。
以上內容是對新課改教學觀的理解,各位學員可以結合自身經歷和生活實踐,去理解把握每條理念,這樣才能夠在面對各種題型時做到游刃有余。同時為了方便同學們記憶,這里我們可以用一句口訣來識記:“學習過人四轉向”。接下來我們用一道練習題來檢驗一下大家的掌握程度: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