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選題
1.下面關于兒童觀的表述,錯誤的是( )
A.兒童是需要成人保護的,因此幼兒園不能參與社區活動
B.兒童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人
C.兒童是具有發展潛能的人
D.兒童是獨特的個體
2.根據皮亞杰的研究,幼兒期的思維主要處于( )
A.感知運動階段
B.前運算階段
C.具體運算階段
D.形式運算階段
3.維果斯基認為在概念體系的演繹中不斷延伸出來的概念是( )
A.日常概念
B.自發概念
C.科學概念
D.基礎概念
4.以下關于科學的描述錯誤的是( )
A.科學是反映客觀事實和規律的知識體系
B.科學的性質主要表現為它是現實的生產力
C.科學沒有最終的結論,更沒有永遠正確的結論
D.科學的目的和任務在于對自然界的理解提供規律性的認識
5.明確規定“兒童有權享受休息和閑暇,從事與兒童年齡相宜的游戲和娛樂活動,應尊重兒童參加活動的權利”的是( )
A.《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
B.《兒童權利公約》
C.《幼兒園工作規程》
D.《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
二、多選題
1.幼兒園在為幼兒選擇購買玩具時,應考慮的因素是( )
A.符合安全及衛生
B.可操作性與可控制性
C.年齡特點和個體特點
D.教育意義
2.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是項長期的、細致的工作,幼兒習慣的養成有許多方法可以采用,要選擇合適的方法讓幼兒容易接受、樂于接受。在教學中,經常采用的方法有( )
A.行為練習法
B.情境教育法
C.講授法
D.實踐鍛煉法
3.張雪門的單元教學具體包括( )
A.動機
B.目的
C.活動過程
D.工具及材料
4.布拉姆提出影響學前兒童健康的自然環境因素中主要包括( )
A.化學因素
B.物理學因素
C.生物學因素
D.教育因素
5.鈴木音樂教育體系中有許多獨特的方法,其中最具特色的就是( )
A.母親參與
B.集體教學
C.六步教學法
D.聽覺訓練
【參考答案解析】
一、單選題
1.A【解析】現代兒童觀可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1)兒童是人,具有與成年人一樣的人的一切基本權益,具有獨立的人格;(2)兒童是一個不斷發展的整體,應尊重并滿足兒童各種發展的需要;(3)兒童的發展具有個體差異性;(4)兒童具有巨大的發展潛能,在適當的環境和教育的條件下,應最大限度地發展兒童的潛力;(5)兒童具有主觀能動性;(6)男女平等,不同性別的兒童應享有均等的機會和相同的權益,受到平等的對待。
2.B【解析】根據皮亞杰的研究,幼兒期的思維主要處于前運算階段(2~7歲),這個時期的兒童認知特點是以“自我中心”去認識和感知世界的。
3.C【解析】維果斯基認為,日常概念是由生活中的具體事物出發,逐漸概括起來的概念,也稱自發概念。科學概念則是指在概念體系的演繹中不斷延伸的概念。
4.B【解析】技術的性質主要表現為它是現實的生產力。
5.B【解析】1989年第44屆聯合國大會通過的《兒童權利公約》明確規定:兒童有權享有休息和閑暇,從事與兒童年齡相宜的游戲和娛樂活動,應尊重兒童參加活動的權利,并應鼓勵提供從事文化、藝術、娛樂和休閑活動的適當和均等的機會。
二、多選題
1.ABCD【解析】玩具和游戲材料的選擇和提供應符合:(1)玩具應具有教育性;(2)玩具應符合幼兒的發展水平;(3)玩具應符合藝術、衛生和安全的要求;(4)玩具應經濟適用;(5)玩具的可操作性。
2.ABD【解析】學前兒童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常用的方法有:(1)情境教育法。即讓幼兒以表演的形式表現出在不同的社會情境中如何做出有效的行為和對策,幫助幼兒認識在社會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并做出合乎社會規范的行為反應,提高幼兒判別是非、經受挫折的能力,增強其社會適應性。(2)榜樣示范法。基于幼兒的直觀思維,模仿能力強等特點,通過給幼兒一個榜樣的具體形象,讓他們進行模仿,逐漸養成與榜樣一致的行為習慣,這對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十分有效。(3)實踐鍛煉法。讓幼兒對已學過的行為及技能進行反復的練習,在具體實踐中加深幼兒對它們的理解和掌握,從而形成穩定的行為習慣。(4)家園同步教育法。家園同步教育,往往比單方實施教育的效果更快、更好、更鞏固。(5)行為練習法。行為練習是指讓兒童對已經學過的技能和行為進行反復練習,加深兒童對某個行為或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從而形成穩定的行為習慣。
3.ABCD【解析】張雪門先生經過多年的實驗研究及不斷改進,確立了運用設計教學法來擬訂行為課程計劃,并采用單元教學來進行,具體包括:(1)動機;(2)目的;(3)活動;(4)活動過程;(5)工具及材料。
4.ABC【解析】環境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影響人類的自然環境包括化學因素、物理學因素與生物學因素。
5.ABD【解析】鈴木音樂教育體系中有許多獨特的方法,其中最具特色的就是母親參與、集體教學以及聽覺訓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