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選題
1.最早產生于美國,被世界許多國家采用,有利于教育的普及和現代生產、現代科技發展的學制是( )
A.單軌學制
B.雙軌學制
C.分支型學制
D.多軌學制
2.創造性思維的核心是( )
A.形象思維
B.抽象思維
C.發散思維
D.聚合思維
3.琳琳在聽課時,經常將學習內容要點以畫線的方式在書上做標記。這種學習策略屬于( )
A.復述策略
B.調節策略
C.監控策略
D.計劃策略
4.小丹根據法制節目主動接受規范的影響。這說明小丹處于態度與品德形成的( )
A.依從階段
B.認同階段
C.內化階段
D.醒悟階段
5.在新課程改革中,教師的教學行為發生變化。下列選項中說法正確的是( )
A.在對待自我上,新課程強調反思
B.在對待師生關系上,新課程強調權威、批評
C.在對待教學關系上,新課程強調教導、答疑
D.在對待與其他教育者的關系上,新課程強調獨立自主精神
二、判斷題
1.教學的首要任務是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和審美情趣。( )
2.談話法是教師通過口頭語言系統連貫地向學生傳授知識的方法。( )
3.掌握學習通常要求學生掌握80%~90%的測驗項目才能學習下一個單元。( )
4.消退是一種強化的過程,其作用在于降低某種反應在將來發生的概率。( )
5.概念教學中,為了防止學生出現概括不全面的問題,教師要給學生呈現規則。( )
【參考答案解析】
一、單選題
1.A【解析】美國的現代學制最初是雙軌制,但是美國在歷史上沒有特權階層,學術性的一軌沒有充分的發展,而群眾性的新學校迅速發展起來,從而開創了從小學直至大學、形式上任何兒童都可以入學的單軌制。這種學制有利于教育的普及,但教育參差不齊、效益低下、發展失衡,同級學校之間教學質量相差較大。
2.C【解析】創造性思維以發散思維為核心。
3.A【解析】畫線屬于典型的復述策略。
4.B【解析】態度與品德的形成是一個從外到內的轉化過程,是社會規范的接受和內化,大致經歷三個階段:(1)社會規范的依從。依從,即表面上接受規范,按照規范的要求來行動,但對規范的必要性或根據缺乏認識,甚至有抵觸情緒。(2)社會規范的認同。認同是在思想、情感、態度和行為上主動接受他人的影響,把別人或某個群體的態度作為自己的態度,使自己的態度和行為與他人相接近。(3)內化(社會規范的信奉)。信奉是內化的最高階段,是學習者對社會規范及其價值有了深刻的理解,在思想觀點上與社會規范及其價值保持一致,將自己所認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觀點、信念融為一體,構成一個完整的價值體系。題干中的小丹主動接受規范的影響,說明他處于態度與品德形成的認同階段。
5.A【解析】新課程改革中,教師教學行為的變化包括:(1)在對待師生關系上,新課程強調尊重、贊賞;(2)在對待教學關系上,新課程強調幫助、引導;(3)在對待自我上,新課程強調反思;(4)在對待與其他教育者的關系上,新課程強調合作。
二、判斷題
1.×【解析】教學的首要任務是使學生掌握系統的科學文化基礎知識,形成基本技能、技巧,其他任務的實現都是在完成這一任務的過程中和基礎上進行的。
2.×【解析】講授法是教師運用口頭語言系統連貫地向學生傳授知識、技能,發展學生智力的教學方法。
3.√【解析】掌握學習由布盧姆等人提出,其基本理念是:只要給予足夠的時間和適當的教學,幾乎所有的學生對幾乎所有的學習內容都可以達到掌握的程度(通常要求達到完成80%~90%的評價項目)。
4.×【解析】消退是一種無強化的過程,其作用在于降低某種反應在將來發生的概率,以達到消除某種行為的目的。
5.×【解析】在運用變式時,如果變式不充分,學生在對教材進行概括時,往往會發生下列兩類錯誤:一類常見的錯誤就是把一類或一些事物所共有的特征看作本質特征;另一類常見錯誤是在概括中人為地增加或減少事物的本質特征,不合理地縮小或擴大概念。所以,概念教學中,為了防止學生出現概括不全面的問題,教師要給學生提供變式。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