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選題
1.孔子曰:“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這句話體現的教學原則是( )
A.循序漸進原則
B.量力性原則
C.鞏固性原則
D.因材施教原則
2.下列不屬于班級授課制的優點的是( )
A.有利于大面積培養人才
B.有利于系統知識的傳授
C.能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D.能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3.根據解決問題時的速度與精確度的偏好分類,小呂的認知方式屬于( )
A.沉思型
B.沖動型
C.場依存型
D.場獨立型
4.出租車司機為送急癥病人連續闖紅燈,小周認為該司機違反了交通法規,理應受到處罰。按科爾伯格道德發展階段理論,小周的道德發展水平最可能處于( )階段。
A.前習俗水平
B.習俗水平
C.中習俗水平
D.后習俗水平
5.義務教育的實質是實施一定年限的強制教育制度。義務教育的公益性體現在( )
A.統一的教學標準
B.不收學費
C.適齡兒童必須上學
D.家長無條件支持教育
二、多選題
1.班級文化的內容包括( )
A.班級物質文化
B.班級精神文化
C.班級行為文化
D.班級環境文化
E.班級制度文化
2.思維的主要特點是( )
A.間接性
B.直接性
C.形象性
D.概括性
3.針對陳述性知識的學習策略主要有( )
A.認知策略
B.模式再認策略
C.精加工策略
D.組織策略
4.影響學生態度與品德形成的外部條件,主要包括( )
A.家庭教養方式
B.道德認知
C.校園文化
D.社會風氣
5.課堂提問需要體現幾個特點( )
A.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有一種好奇心,產生求知欲望
B.啟發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學會積極主動地想問題
C.培養學生的勇氣,讓學生敢想、敢說
D.要讓學生能夠產生新的問題,生成是課堂提問產生的最好效果
【參考答案解析】
一、單選題
1.D【解析】“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來源于《論語》,講的是子路和冉有向孔子請教的是同一個問題:聽到一個很好的主張,是不是應該馬上去做呢?孔子卻對不同的人做出不同的回答。可見,孔子針對不同學生的不同特點,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即體現了因材施教的原則。
2.C【解析】班級授課制的不足之一是不利于學生主體性的發揮。學生的獨立性、自主性受到限制,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志趣、特長。
3.B【解析】沖動型學生面對問題時總是急于求成,不能全面細致地分析問題的各種可能性,有時還沒弄清問題的要求,就開始對問題進行解答,解決問題時強調的是速度而非精度。小呂屬于該類型的認知方式。
4.B【解析】習俗水平包括兩個階段:好孩子的道德定向階段和維護權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階段。維護權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階段的道德價值是以服從權威為導向,包括服從社會規范,遵守公共秩序,尊重法律的權威,以法制觀念判斷是非、知法守法。小周認為司機違反了交通法規,理應受到懲罰,說明小周的道德發展水平處于習俗水平階段。
5.B【解析】所謂公益性,就是明確規定“不收學費、雜費”。公益性和免費性是聯系在一起的。我國《義務教育法》第二條規定,實施義務教育,不收學費、雜費。國家建立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保證義務教育制度實施。
二、多選題
1.ABCDE【解析】班級文化可分為班級物質文化(環境文化)、班級行為文化、班級制度文化、班級精神文化。
2.AD【解析】思維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本質屬性與內在聯系的概括的、間接的反映。思維的特點有間接性和概括性。
3.ACD【解析】學習策略中,復述策略、精加工策略和組織策略是針對陳述性知識的;針對程序性知識則有模式再認策略和動作系列學習策略。復述策略、精細加工策略和組織策略都屬于認知策略。
4.ACD【解析】影響態度與品德學習的一般條件包括:(1)外部條件,如家庭教養方式、社會風氣、校園文化等;(2)內部條件,如認知失調、態度定勢、道德認知等。
5.ABCD【解析】課堂提問需要體現這樣幾個特點:一是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有一種好奇心,產生求知欲望;二是啟發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學會積極主動地想問題,調動學生的內在動力,自覺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三是培養學生的勇氣,讓學生敢想、敢說;四是要讓學生能夠產生新的問題,生成是課堂提問產生的最好效果。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