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選題
1.幼兒園課程以( )為基礎。
A.幼兒的直接經驗
B.幼兒的間接經驗
C.教師的直接經驗
D.教師的間接經驗
2.自我中心的移情階段發生在( )
A.1~2歲
B.3~4歲
C.4~5歲
D.5~6歲
3.通過分析幼兒的手工、繪畫等,去了解幼兒心理的研究方法稱為( )
A.教育實驗法
B.觀察法
C.作品分析法
D.調查訪問法
4.“兒童的語言是主體與環境中的客體相互作用的結果”的觀點出自( )
A.強化說
B.先天語言能力說
C.認知說
D.模仿說
5.幼兒園的重要任務之一是( )
A.要滿足家長個人的興趣和愛好
B.要促進家長身心的健康發展
C.要為家長參加工作、學習提供便利條件
D.要為家長留下單獨生活的時間和空間
二、多選題
1.幼兒園班級的人員構成包括( )
A.教師
B.幼兒
C.保育員
D.園長
2.積木區是讓幼兒操作積木的活動區。這里幼兒能利用積木自由地進行建構和組合,區域設置的目標是( )
A.發展幼兒的空間知覺
B.促進幼兒與他人合作能力的發展
C.促進幼兒表達能力發展
D.發展幼兒的美感
3.陳鶴琴先生的五指活動課程目標包括( )
A.做人
B.智力
C.活動
D.情緒
4.對兒童來說,能夠成為探索對象的事物,必須具備的條件是( )
A.這個對象的外部特征或表現要能激發兒童的興趣,引發其積極的探索態度
B.這個對象在教育過程中能引導幼兒主動探究
C.教育活動的結果要使幼兒獲得廣泛的科學經驗
D.這個對象本身要具有一定的可探索性,也就是能夠讓兒童通過探索獲得一定的結果
5.卡巴列夫斯基的“三個支柱”指的是( )
A.歌唱
B.舞蹈
C.進行曲
D.律動
【參考答案解析】
一、單選題
1.A【解析】幼兒的直接經驗是幼兒園課程的基礎。
2.A【解析】自我中心的移情,在兒童2歲左右出現。在這個時期,嬰幼兒能區分自我與他人,意識到他人的存在,意識到是他人而不是自己遭到了痛苦,但對他人的內部心理狀態不清楚,認為別人的感受和自己的體驗是一樣的。
3.C【解析】作品分析法是通過分析幼兒的作品(如手工、圖畫等)去了解幼兒心理的方法。
4.C【解析】先天與后天相互作用論,其代表性觀點是皮亞杰的認知相互作用論(認知論),他認為認知結構是語言發展的基礎,語言結構隨著認知結構的發展而發展,個體的認知結構既不是環境強加的,也不是人腦先天具有的,而是來源于主體和客體之間的相互作用。
5.C【解析】根據1996年頒布的《幼兒園工作規程》第三條規定,幼兒園的任務是實行保育與教育相結合的原則,對幼兒實施體、智、德、美諸方面全面發展的教育,促進其身心和諧發展。幼兒園同時為家長參加工作、學習提供便利條件。
二、多選題
1.ABC【解析】幼兒園的班級人員構成包括教師、保育員以及幼兒。園長屬于幼兒園的管理人員。
2.AB【山香講師解析】積木區的目標有:學習分類和排序;發展空間想象力;學習協調、溝通人際關系等。
3.ABD【解析】五指活動課程的目標有:(1)做人:要有合作的精神、同情心、服務的精神;(2)身體:要有健康的體格,養成衛生習慣,并有相當的運動技能;(3)智力:要有研究的態度,充分的知識和表意的能力;(4)情緒:能欣賞自然和藝術美,養成快樂精神,打消懼怕的情緒。
4.AD【解析】對兒童來說,能夠成為探索對象的事物,必須具備兩方面條件:(1)這個對象的外部特征或表現要能激發兒童的興趣,引發其積極的探索態度;(2)這個對象本身要具有一定的可探索性,也就是能夠讓兒童通過探索獲得一定的結果。
5.ABC【解析】“三個支柱”,源于古希臘的神話,傳說地球由三條鯨支撐。卡巴列夫斯基以此比喻歌唱、舞蹈、進行曲三種音樂形式就像支撐地球的三條鯨一樣,構成了新音樂教育的基本因素,而其他因素則是這三種基本因素的變體。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