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選題
1.孔子提出的“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體現了教學原則中的( )
A.啟發性原則
B.鞏固性原別
C.直觀性原則
D.量力性原則
2.某學校興趣小組開展“調查本地蟲資源及其分布”的活動,這屬于課外活動中的( )
A.文藝活動
B.體育活動
C.科技活動
D.游戲活動
3.( )是學生學習或認知活動的動力。
A.學習動機
B.學習興趣
C.學習過程
D.學習策略
4.遷移的概括化理論認為,遷移發生的主要原因是( )
A.心理官能得到訓練
B.在先前學習中獲得了一般原理和原則
C.兩種學習活動中有共同的成分
D.對兩種學習之間存在關系的突然領悟
5.根據我國《教師法》的規定,下列不屬于教師應當履行的義務的是( )
A.遵守憲法、法律和職業道德
B.提高落后學生的成績,促進其身心健康發展
C.制止有害于學生的行為或者其他侵犯學生合法權益的行為
D.不斷提高思想政治覺悟和教育教學業務水平
【參考答案解析】
一、單選題
1.B【解析】鞏固性原則是指教師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牢固地掌握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而且在需要的時候,能夠準確無誤地呈現出來,以利于知識技能的利用。歷代教育家都很重視知識的鞏固問題,孔子要求“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夸美紐斯明確提出了“教與學的鞏固性原則”。烏申斯基認為“復習是學習之母”。
2.C【解析】科技活動是以讓學生學習和了解科技知識為目的的課外活動。這種活動讓學生學會動手操作的本領,并在學生中形成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良好風氣。題干中的學校讓學生調查本地的蟲資源及其分布,就屬于科學知識探究活動。
3.A【解析】學習動機是指激發個體進行學習活動,維持已引起的學習活動,并使行為朝向一定學習目標的一種心理傾向或內部動力。學習動機是直接推動學生進行學習的內部動力。
4.B【解析】概括化理論也稱經驗類化說,由美國心理學家賈德提出,其主要觀點是,一個人只要對自己的經驗進行了概括,就可以完成從一個情境到另一個情境的遷移。他認為先前的學習之所以能遷移到后來的學習中,是因為在先前學習中獲得了一般原理,這種一般原理可以部分或全部地運用于后續的學習中。
5.B【解析】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第八條規定,教師應當履行下列義務:(1)遵守憲法、法律和職業道德,為人師表;(2)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遵守規章制度,執行學校的教學計劃,履行教師聘約,完成教育教學工作任務;(3)對學生進行憲法所確定的基本原則的教育和愛國主義、民族團結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學技術教育,組織、帶領學生開展有益的社會活動;(4)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促進學生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5)制止有害于學生的行為或者其他侵犯學生合法權益的行為,批評和抵制有害于學生健康成長的現象;(6)不斷提高思想政治覺悟和教育教學業務水平。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