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選題
1.教育機構的設置,層次類型的分化,各級各類教育機構的制度化,都受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的制約,這說明教育制度具有( )
A.規范性
B.客觀性
C.歷史性
D.強制性
2.( )是教師通過語言系統地向學生傳授科學文化知識,并促進他們的智能與品德發展的方法。
A.講授法
B.談話法
C.練習法
D.演示法
3.周末,小明同學認真完成作業后,被允許玩半個小時的電子游戲。這種強化方式是( )
A.負強化
B.正強化
C.消退
D.懲罰
4.下列關于學習困難綜合征的說法,錯誤的是( )
A.是一種學習技能的發育障礙
B.若智商低于70者,不屬于學習困難
C.一般認為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D.表現在概括等綜合方面能力低下
5.《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中要求小學生每天睡眠時間應達到____小時,初中生睡眠時間應達到____小時,高中生應達到____小時。( )
A.10;9;8
B.9;8;8
C.10;9;9
D.9;8;7
二、判斷題
1.教育目的具有歷史性、時代性、社會性,在階級社會具有鮮明的階級性。( )
2.備課是全部教學工作的中心環節,教學質量的高低,直接取決于上課的水平。( )
3.個案研究的對象易選擇,又可以結合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并且不會影響展開研究,尤其是對成績低的學生、行為不良的學生、學習優秀學生的研究,個案研究方法有非常大的價值。( )
4.社會認知理論認為,替代經驗對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影響最大。( )
5.在心理學中,傳統上被稱為技能的東西,在現代信息加工心理學中被稱為陳述性知識。( )
【參考答案解析】
一、單選題
1.B【解析】教育機構的設置、層次類型的分化、各級各類教育機構的制度化,都受客觀的生產力發展水平制約,具有客觀性。
2.A【解析】講授法是教師運用口頭語言系統連貫地向學生傳授知識、技能,發展學生智力的教學方法。
3.B【解析】正強化也稱積極強化,是通過呈現想要的愉快刺激來增強反應頻率。題干所述為正強化的典型運用。
4.D【解析】學習困難綜合征是一種學習技能的發育障礙。這類學生并非呆傻或愚笨,而是從發育早期階段起,獲得技能的正常方式受損,表現在閱讀、計算等單一方面的能力低下,而其他技能均屬正常。其產生原因一般認為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故D項錯誤。
5.A【解析】《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中明確提出3個重要時間:要求小學生每天睡眠時間應達到10小時,初中生應達到9小時,高中生應達到8小時。
二、判斷題
1.√【解析】不同的社會發展階段有不同的教育目的。教育目的具有歷史性、時代性、社會性,在階級社會具有鮮明的階級性。
2.×【解析】上課是整個教學工作的中心環節,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最直接體現,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
3.√【解析】題干所述體現了個案研究對教師的研究的現實意義。
4.×【解析】社會認知理論認為,個人自身行為的成敗經驗對自我效能感的影響最大。
5.在心理學中,傳統上被稱為技能的東西,在現代信息加工心理學中被稱為陳述性知識。( )
5.×【解析】信息加工心理學家大多同意將人類習得的知識分為兩大類:一類為陳述性知識,另一類為程序性知識。陳述性知識大致與我們傳統上講的知識概念(即狹義的知識)相當。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