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瑟》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參考設計】
01、開場白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我是高中語文組XX號考生,今天我試講的題目是《錦瑟》,下面開始我的試講。
02、導入
師:(播放瑟樂《淡月映魚》)同學們,你們知道這是什么樂器彈奏的音樂嗎?
師:這是瑟彈奏的《淡月映魚》。瑟音清幽哀怨,適合彈奏悲怨的曲調。
有人曾經這樣來形容瑟樂:如果說箏是青年的爽朗,琴是老者的滄桑,那么瑟便是中年的深沉。
人到中年,在飽嘗人間冷暖,歷經人生百態,閱盡滄海桑田之后,李商隱在《錦瑟》中會給我們帶來怎樣深沉的內心體驗呢?讓我們走進《錦瑟》。
03、初讀,感受詩美
師:先聽老師朗讀一遍這首詩,思考這首詩的情感基調。
師:哪位同學來說說這首詩的情感基調是什么呢?
師:A同學說得很對。這首詩的情感基調是感傷的,請同學們一起來讀一讀這首詩。
04、品讀,走進詩境
師:大家能找到詩中直接表達作者情感的詞語嗎?
師:B同學說得非常好,“惘然”。那作者又是如何傳達傷感而又迷惘的情感的呢?
請同學們分為四個小組討論學習,每組選擇其中一聯解讀,一會兒請代表來分享你們小組的討論結果。
師:請第一小組的代表來說說首聯是如何傳達作者情感的。
師:說得很好,可見剛剛你們討論得十分認真。老師來為C同學的回答作一個總結,“錦瑟”,其形美麗精致,其聲清幽哀怨,常與憶念、離別等悲怨情緒相聯結。
“無端五十弦”,猶言沒來由地,平白無故地,此時人癡語。
錦瑟到底有多少弦,并不是錦瑟的過錯,可是詩人卻硬來埋怨它:錦瑟啊,你干嗎要有那么多弦?
“一弦一柱”,猶言一音一節,撥動一根琴弦。瑟具五十弦,撥動瑟弦,繁音促節,令聽者頓生煩亂思緒,所謂音繁而緒亂,悵惘以難言。
所以一音一節皆引思緒,聆錦瑟之繁弦,思華年之往事。
由此也可見,往事之千重,情腸之九曲。“思華年”,直言本作是追思之作。
“華年”,就是指美麗的青春年華。
師:第二小組請來說說頷聯吧。
師:非常好!夢,美好而短暫,不禁讓人傷感。美好而虛緲的夢境令人神往卻又讓人迷惘。
托冤禽之悲啼,表達了詩人無限的悲感和難言的怨憤,流露出哀怨而悲凄的情調。
傷春之心,體現了對失去了的美好的事物的懷念。
師:該第三小組來說說頸聯了。
師:對!頸聯兩句所表現的是陰陽冷暖、美玉明珠,境界雖殊,而悵恨則一。
詩人對于這一高潔的感情,是愛慕的、執著的,然而又是不敢褻瀆、哀思嘆惋的。
師:那么尾聯呢?請最后一個小組來說說尾聯。
師:說得好!攏束全篇,提出“此情”二字,與開端的“思華年”相呼應,表現了悵惘的苦痛心情。
師:剛剛通過同學們對意象的賞析,我們感受到了一種充滿傷感迷惘的凄美之境,給人以無比新鮮而動人的感受。
那么到底是什么樣的意象有這般魅力呢?
師:D同學的回答非常準確。曉夢、春心、珠淚、玉煙,試著找找這四個意象的共同特點。
師:沒錯,這四種意象給我們一種朦朧、說不清道不明的感受。
作者運用神話傳說典故,使詩歌顯得很凄美。這種意象特別適合表達李商隱復雜變化、惆悵莫名的心境。
05、研讀,拓寬思維
師:同學們,你們對于李商隱有怎樣的了解?對于這篇作品的創作背景有哪些了解?
師:大家說得都非常好,自古以來,對于這首詩的理解有許多,這就是錦瑟的魅力所在。
李商隱的一生,一直都很受傷,但是他要把這傷痛隱藏起來,所以叫李商隱,即傷隱。
我們沒有必要真正弄明白《錦瑟》到底是寫給誰的,就像沒必要弄清楚蒙娜麗莎的微笑的原因一樣,從此李商隱不再有愛情,也不再有事業,“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他在這個曾經十分迷戀的世界凄凄慘慘待了幾年,然后默默地離開了世界。
李商隱這條春蠶吐出的絲,一直綿延千年,猶未能盡。
課下請同學們對比閱讀李商隱其他的無題詩,進一步感受李商隱的情思和其無題詩的特點。
06、課堂小結
師:同學們,這節課要結束了,但是我們穿越千年的詩歌之旅并沒有結束。讓我們用情感作為溝通古今的橋梁,用真心品味真情,從詩中感受那人生世相的新鮮有趣。
師:好,下課!同學們再見!
07、板書設計
《錦瑟》
李商隱
首聯:年已半百,感慨萬千
頷聯:思念至深,其苦難言
頸聯:滄海桑田,美玉生煙
尾聯:時過境遷,此情難待
我的試講到此結束,謝謝各位評委老師的聆聽。
相關推薦: